增肌/减脂训练后真的有必要摄入蛋白粉吗?

经常会在健身房看到有人拿着蛋白粉罐子在冲粉,关于这种行为,听到最多的理论是“训练后必须立即补充蛋白质,不然就会错过肌肉合成的最佳时间”。 其实对于目标是增肌的运动员及常年运动群体来说,最简单的答案是——训练后摄入蛋白粉的时间并不重要。 一项包含20项关于肌肉生长研究以及23项关于肌肉力量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当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相同时,运动后蛋白质摄入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Schoenfeld, Aragon, & Krieger, 2013)。 也就是说,只要24小时内摄入的蛋白质总量和氨基酸完全(特别是亮氨酸)时,对肌肉增加不会产生影响。 而对于减脂的运动群体,很多人问我减脂到底要不要运动,我的答案是看你喜好,喜欢的话不需要太多,一周三次以内。如果不喜欢运动完全可以不动,攒着力气等减完脂再运动塑形,不比练成脂包肌的斯壮好吗。再说运动难度比饮食要大很多,随便找个教练,受伤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目的并非是增肌且参与重复训练同一肌肉群的耐力运动人群来说,我看过另一项研究里的结论,运动后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3:1的组合,可以加速肌糖原的补充。 这意味着马拉松运动员、划船运动员甚至职业的体力劳动者采用这样的饮食搭配,可以更好恢复体力,为下一次高强度输出作准备。 不管怎样,饮食都是有迹可循且可以提高运动或减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被教练带受伤的韩国客户反馈,咨询时许下的愿望达成。 不到15天时间的无运动美食减脂营养调整,实现三年历史最低。 如果你还处在减脂阶段,也想无运动轻松健康的瘦下来,可以报名美食减脂,感受一下饮食的力量。 不管你是刚开始准备减脂,不知道怎么科学的定制自己的饮食方案,还是减脂了一段时间,想要提升和突破自己的饮食,穿上十年前的裤子,恢复健康的身体指标,都可以加入我们的5天饮食打卡,找到自己日常饮食突破口。 FoodiPal团队会根据你的个人营养目的,和个人饮食特点,制定专属于你的饮食方案(包括食物种类、时间、比例),餐厅和口味自选,外卖餐厅火锅炸鸡自由。让你比同龄人更轻松的同时得到好身材和健康。 营养咨询及打卡报名 ⬇️ ⬆ 更多内容订阅:危机营养学 添加时备注【危机营养学】 资料来源1:Ivy et al., 2002; Morifuji,…

降低卡路里摄入到底能减脂吗?

问题1:什么是“热量差理论”减脂法? 按照广泛流行的标准,每个人都有一个确定的“基础代谢率”,可以理解为当身体静止不动时,在24小时的周期内,所需要的热量消耗。 根据这个定义,很显然普通人并不可能真正静止一天精确地测量这个数值,所以大多数“妥协”的方式是使用各式各样网上的计算器——你不再需要躺在实验室24小时,你只需要简单地输入年龄、性别和活动量,于是你就能得到“基础代谢率”。 我们假设这个数值是1200卡路里。 为了达到减脂的目的,“热量差理论”建议我们把每日热量摄入降低200-500之间,为了更加安全和平稳的减脂,我们假定降低200,也就是每日只能摄入1200-200=1000卡路里的食物。这样得到的1000卡路里,是由“热量差理论”告诉我们的黄金数字。 于是从早到晚的每一餐里,你都需要严格记录所有摄入食物的热量。 一般早上还好说,一盒牛奶或者一杯咖啡,但凡正规的食品厂家或者连锁店,都会标示出产品的热量。但是街角的包子铺没办法提供热量,因为他们的包子是手工制作,每只包子的大小和馅料都不完全一样,但是没关系,在网上查询一番,你依然可以获得鲜肉包子的估计热量值。 到了中午,食堂也好,街边小炒也好,面对眼前的鱼香肉丝,你就有点不知所措了:一来不知道厨师大哥一勺下去加了多少食用油,二来不知道里面的肉丝到底有多少克,三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像早上吃包子喝牛奶一样,把整盘的鱼香肉丝连盘底油都要吃光? 这还没有到晚餐,你就已经无法继续了,因为你发现在“热量差理论”中,几乎所有的数值都是“估计”,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这套从国外传来的理论,到底适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确实,老外的沙拉和鸡胸肉更好计算热量。 你一狠心,放弃所有的朋友聚餐邀约,放弃烧烤、火锅和周六晚上的酒精,决定从明天开始就把饮食习惯改成西式。 问题2:当我们减少卡路里摄入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如果你耗费了巨大心力,终于能够将每天摄入的食物热量值算的一清二楚,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的身体是否会减脂呢? 一篇2016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国际肥胖杂志》的实验,证实了当热量摄入降低时,基础代谢率也会同时降低[1]。 也就是说,尽管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热量差理论”中的基础代谢率竟然并不会静静地待在原地,而是会随着你摄入热量的减少而自行调整。 问题3:我们普通人真的能够实现每餐达到特定的热量值吗? 早在1996年,就有研究人员做了这项试验,他们记录了一周的范围内食物的热量,发现在仅仅在这一周之中,众多因素都会影响我们选择食物的分量和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心理、社交、文化、环境影响。我们普通人通常对于食物的态度是保持“弹性”。 也就是说,面对一个如此高频行为——进食,我们无法对热量进行长时间持续控制。 同样的研究还提到,即使我们有着超人一般的意志力和决心,能够把摄入食物的热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那么身体的正面反应也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2]。 问题4:如果我下定了决心,我也一定能每天每餐记录食物卡路里,那体重总该下降了吧? 一项研究对象为年轻女性的研究表明,当每天摄入热量降低时,体重确实显著降低。但是一旦研究人员告诉她们不再限制食物时,仅仅用了4天时间,她们的体重就又回到了最初水平[3]。 研究人员认为人体内有一套机制:…

咖啡界燃脂天花板 | 神奇绿咖啡大揭秘

在连续两篇揭秘国内社交网络上最流行的【白芸豆】和【CLA共轭亚油酸】的减脂效果之后,发现在国外持续火爆的【绿咖啡】热度明显没有前两位高,在天猫上的销量数据也远不及其他产品。 原因大概有两点:1. 名字不够玄乎;2. 作为初级农产品,厂商缺乏大规模营销动力。 绿咖啡,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咖啡店里常见咖啡豆被烘焙之前的形态,于是也被称作,生咖啡(raw coffee)。 在注重营养和健康的群体里,绿咖啡通常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绿咖啡提取物 green coffee extract」,另一种是「生咖啡豆」。 生咖啡豆制作出来的咖啡,会和我们习惯的咖啡非常不同,香气和层次都要温和平淡许多,更接近于香草制作的茶类饮品。 不仅存在味道的差别,尽管生、熟咖啡豆的来源一样,但由于高温烘焙,它们依然存在显著化学成分差异,从而导致【绿咖啡】有许多宣称健康的功效。 在研究各大社交与电商平台上支持者的观点,总结绿咖啡有以下“宣称健康功效”:1. 减脂/减重2. 控制血糖3. 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4. 含有抗氧化物5. 降低甘油三酯 于是我和优立轻医疗顾问委员会成员,并有幸与来自纽约州的注册营养师Jillian Kubala,共同验证关于【绿咖啡】的种种说法。 疑问1:绿咖啡是否具有减脂功效? 如果要研究一种补剂的功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研究关于该补剂的所有临床实验数据。于是我们在数据库中找到了2165篇关于【绿咖啡】和【减脂】的研究文献,为了进一步提高结论准确性,我们又剔除了以下文献: 328篇文献存在重复引用,故剔除;767篇文献标题或简介指向不清晰,故剔除;598篇文献与食物或营养学关联不足,故剔除;454篇文献没有产生任何临床结论,故剔除;13篇文献因为实验设计不完善/存在漏洞,故剔除; 于是优立轻及其团队,又研究了剩下5篇文章,发现其中1篇仅囊括1位正常体重的实验对象,还有1篇并未进行随机临床测试,故最终筛选到3篇关于【绿咖啡减脂功效】的有效文献。 在一项有英国主导为期四周的临床试验里[1],受试者包括健康及超重人群。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每天摄入180mg绿咖啡提取物,并在不改变其他生活方式参数的情况下(例如:不额外改变运动、饮食习惯),对照组平均降低体重为0.12kg,而实验组则在四周时间里体重下降了1.35kg。也就是说在绿咖啡提取物的干预下,相比对照组,体重会显著下降。…

深扒酵素果冻 | 减肥or智商税?

酵素果冻,应该是这个「网红减脂产品验证」系列中最为特别的存在,一方面因为部分商家们宣称它适合不同人群,仿佛可以包治百病。 还有一部分商家不做任何言语上的功能性描述,仅仅使用品牌名“XX瘦”和模特图片进行效果暗示。 另一个原因是,当所有优立轻医疗委员会成员坐下开始论证时,来自国外的营养学专家和教授听到’enzyme jelly‘显得十分茫然,表示根本没有听过这种产品。 再经过我们使用中、英、法、日四语在全世界主流电商网站和社交平台进行数据抓取后,发现高达90%以上的“酵素果冻”仅在亚洲市场上存在。 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酵素果冻”产品的主要产地和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医疗委员会的专家所掌握的学术资源——主要位于欧美的实验室,还并没有任何关于“酵素果冻”的实验研究。 可毕竟是存在于中国市场的产品,我们也有义务为中国的消费者验证其真实可靠性。于是,我们把行动方向转变成了直接询问商家。 在天猫、淘宝和小红书上,相比于其他网红减脂产品,“酵素果冻”的价格更低。由于果冻的包装主要以条状为主,大部分产品价格在3元/条,更有低价者甚至零售价能卖到1元/条。 也就是说,若按照大部分商家建议的每天1-2条来算,“酵素果冻”一个月最低花费也仅仅30元。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电商平台上屡屡出现月销量超过1万+的“酵素果冻”品牌,因为明显这种产品的存在,就是为了占领低端市场。 在被问到“酵素果冻里含有什么成分”及“酵素果冻和酵素有什么区别时”,大多数商家要么直接用配料表作为答案,要么告知“和酵素一样,只是更好吃”。 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我们只需要研究“酵素果冻”的配料表就能知道其功效。 “酵素果冻A”虽然配方长达7行,但基本都是食品饮料中常见的成分,比如:水、果葡糖浆、蓝莓果汁和各种食品添加剂。 其中卡拉胶和魔芋粉都是常见的增稠乳化剂,作用是提高产品黏稠度,或者更常见的——制作果冻。 不太让人理解的是为什么占据成分表第二位的果葡糖浆都已经用上了,为什么还要费心添加L-阿拉伯糖这类低热量甜味剂,也许是为了让成分表看起来健康? 而壳聚糖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剂,使得产品中出现沉淀或分层的风险降低。至于白芸豆提取物和绿咖啡粉的有效性研究也在往期文章中发布。 纵观整个成分表,单价最贵的应该是鱼胶原蛋白粉,通常作为高质量蛋白质来源使用,但由于放在成分表最后一项,具体蛋白质含量值得怀疑。 于是又找到了该产品的营养成分表: 果不其然,蛋白质含量为零,也就是说,鱼胶原蛋白粉确实是添加了,至于加了有何意义,我们都感到迷惑。 如果单看这张营养成分表,大概没有人会把它和任何减脂产品挂钩,再联系到成分表里各种常出现在果汁、饮料中的香精和防腐剂(山梨酸钾),让我们立即联想到了另一个中国人民特别熟悉的产品: 因为喜之郎Cici果冻的成分表构成如下: 是不是又见到了我们熟悉的果葡糖浆、魔芋粉和食用香精,而且Cici果冻在没有使用代糖的情况下,每100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7.7g,在号称有减脂功效的“酵素果冻”面前,算是妥妥的“低碳食品”。 为了确定“酵素果冻”到底属于有减脂功效的功能性产品,还是普通食品,我们再一次找到了产品页面,发现厂家的执行标准是GB/T 19883,如下图: 按耐不住好奇心,于是也找到了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喜之郎Cici果冻的执行标准也是GB/T…

你不知道体重称上的数字在骗你吧 | 减脂和增肌如何取舍

不少减肥的boys and girls总有一些我读不懂的神圣仪式。 比如,每天雷打不动早晚两次,站在体重秤上检阅那个忽上忽下的数字,才能安心开启和结束这一天。 排空肠胃、脱光衣服,毕竟粑粑和衣物都本不该属于这个纯净的身体,伴随着随时要炸毛的忐忑站上去,每增加0.1kg都是对体重的亵渎、对人生的挑战! What the *??这种喝一杯水就能造成的波动,你在意它有什么用?!再说了,就算是看起来很惊人的体重数字,也可以变得不值一提!不信?你你你过来,我要跟你叨叨这是什么道理!坐下! “体重秤党”们始终逃不开对数字的盲目崇拜,很多人都曾经尝试大量减重,他们喜欢这种粗暴量化的瘦身状态,无法抗拒看到数值变小后的超爽成就感! 对,你是轻了,但……那又怎样?你没瘦呀,扎心了吧! 谁告诉你减重和减脂是一回事?你知道你减掉的是水是肌肉还是什么东西?体重不是一切,这世界上多的是体重轻的“视觉胖子”,也有不少高吨位的肌肉猛男。 首先来一道超纲题—— Question: 看着这个例子,你告诉我,这个身高180cm体重 87kg肥硕大汉,他应该减重吗? Answer: 如果我说,下面是他健身90天后的成果图,身高体重依然保持不变!保持不变!不变!(没错,重要的事说三遍)回答“应该”的你,脸疼吗?! 一吨棉花和一吨铁哪个体积大的问题(你是不是以为我要问哪个重?naïve!)用在人的身上一样成立,关键在于,你的腰间肉是棉花一样又轻又蓬松的丑陋脂肪,还是钢板一样又重又紧实的美好肌肉! 从一个大腹便便的抠脚汉,蜕变成一个诱人的精壮猛男,体重从来不是你的阻碍! 想要塑造完美身材,你真正需要在意和拥有的,是“减脂”和“增肌”这两把刷子! 因为减脂和增肌属于两套不同的神经和生理适应过程,在健身界,关于他们能否同步做到的争吵,不亚于南北双方为了咸、甜豆腐脑而大开地图炮! 但运动菜鸟们,拜托您可别操这份闲心了,那些职业健身人士天花板上的小烦恼,轮不到你们参考! 对健身可塑性超强的运动新手来说,减脂和增肌是不需要割裂就能同步实现的!因为肌肉的增加,提高了基础代谢,脂肪也因此得以加速燃烧消耗。 而要同步做到“减脂” 和“增肌”,你背也得背下这两个知识点:…

为什么PCOS与大脑衰老以及中年认知能力下降有关?

工作关系,接触了许多被确诊为PCOS的女性,发现她们普遍有两个困惑: PCOS虽不是如今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但针对第一点的疑惑,其实我们可以从不少其他研究中找到答案。 比如针对PFAS的研究中,就明确指出了环境中(包括饮用水、瑜伽裤、隐形眼镜、户外衣物、运动内衣、牙线、不粘锅、外卖餐盒、咖啡杯等)的PFAS会影响女性生殖与代谢系统。 而对于第二点疑惑,一项今年发表于《美国神经学会》的最新研究也许能给PCOS患者提供新的风险注意方向[1]。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密西根大学及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团队,在对907位年龄在18-30岁的女性参与者进行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中,进行了一系列评估,包括记忆力、语言能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等。 而这907位女性参与者中,有66位被确诊患有PCOS,而她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语言能力这三项评分,都比其他非PCOS患者更低。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291位参与者进行了脑部扫描,试图评估其大脑白质通道的完整性,结果发现患有PCOS的女性(其中25位)大脑白质通道完整性更低。 这项研究表明,PCOS可能与大脑衰老以及中年认知能力下降存在联系。 所以不管有没有PCOS 在乎大脑衰老及认知衰退的朋友 或者想通过行为提高大脑认知 欢迎进群交流和打卡 ⬇️ 资料来源:1.Huddleston HG, Jaswa EG, Casaletto KB, et al. Associations of Polycystic Ovary…

最大减脂难题居然是睡眠 | 五个睡眠辅助单品推荐

你们猜猜优立轻营养师每天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客户被隔离买不到饮食方案中的食材?” 不是。 “客户觉得每天的应酬太多?” 不是。 “客户抱怨新吃的哪家餐厅不好吃?” 算是有那么一点点吧。 但真正最大的困扰是——大家似乎都睡眠不足。 根据收集的数据,处于观察期的优立轻新客户(7天内),平均睡眠时长仅有6.93小时。而使用优立轻大于30天的群体,平均睡眠时长上升到了7.87小时。 正因为许多人(每三人中就有一个人)都体会过失眠的痛苦[1],这一因素除了与体重直接相关之外,连续失眠还会引发神经紊乱,导致白天情绪波动较大。 而每个人失眠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解决方案也大都不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五件便宜且能显著提升睡眠质量的辅助品。 “ 1 「不会压塌睫毛」且「不会吸收眼霜」的丝绸眼罩  —— Slip Silk Contour Sleep Mast, 约$55 (折后) 卧室中的光污染其实被很多人都忽略,藏在我们卧室各个角落里的插线板、充电器、风扇、新风机、空调和墙壁开关,在夜里都散发着丝丝蓝光。 然而这些光源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所以即使光亮微弱,也会对我们睡眠产生严重影响。 但把卧室里这些电子产品一个个都遮上也不现实,所以更好的办法就是从接受端进行光线的阻隔——眼罩。 近五年来,高档助眠眼罩的材质已经标配丝绸,因为这种细腻材质对眼部皮肤更加友好。但在过去几年中,许多人反映说这些眼罩虽然舒服,但是第二天起来后眼睫毛会四处奔波。…

深扒碳水阻断剂,发现了一些不可告人行业内幕…..

如果你是小红书用户,并且搜索过任何关于“减脂”的话题,那么算法肯定为你推荐过不少关于白芸豆的使用笔记。 关于白芸豆,其实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呼——“碳水阻断剂(carb blocker)”或“淀粉阻断剂(starch blocker)”。 不仅在小红书上,国际上不少关于减脂话题的平台上,白芸豆的支持者称,白芸豆提取物可以对抗α-淀粉酶的影响。而α-淀粉酶的功能顾名思义是一种参与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糖的酶。 理论上,如果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那么白芸豆是不是就可以防止身体将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呢? 我仔细研究了小红书上白芸豆支持者的观点,总结大致白芸豆及其提取物有以下效果: 但小红书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研究平台,特别是最后一点“吃不胖”让人无法信服,于是我和优立轻FoodiPal医疗顾问委员会成员,并有幸与来自Duke University的Richard Fogoros教授、心脏病医学家的帮助下,验证了关于白芸豆的种种说法。 疑问1:白芸豆是否有被证实的减肥作用? 在一项2011年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Phase 2 Starch Neutralizer的白芸豆提取物产品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结果发现受试者普遍降低了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1]。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项研究距今已有10年,营养学界的理论和方法在这10年间产生了不少改进。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确实能够帮助减缓脂肪的累积,但并不能直接证明白芸豆的减脂作用。除此之外,如果你使用更为先进的饮食策略,比如2020年前后才研发出来的“高碳水饮食法”,那么在意食物的GI到底还有没有必要? 疑问2:白芸豆能够控制血糖吗? 一项2009年进行的研究报告指出,3000mg的白芸豆提取物粉末能够使「白面包」的GI降低34%[2]。 这个数据听起来太过于完美,简直是所有科研人员做梦都想要看到的结果。 所以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在花了更多时间后,果然寻找到了两个疑点: 这样就更让人生疑,毕竟白芸豆不是一个普及度很高的食物成分,特别是10年前社交媒体在国外都刚刚起步的阶段,为什么两份相隔2年的小规模研究竟然都使用这种如此少见的成分? 更重要的是,在这份研究中,研究人员还明确表示如果摄入的是胶囊形式,那么几乎没有任何降低GI的效果。 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同样都是3000mg的剂量,粉末形式有效,而胶囊形式无效呢? 经过仔细研究试验流程,果然发现了更多疑点:胶囊形式的白芸豆提取物是直接由受试者服下,而粉末则是与黄油混合后,涂抹在面包上。也就是说,受试者可以明确知道自己服用的是什么形式的白芸豆样品。 还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白芸豆提取物的厂家明确表明,不建议每次服用超过2000mg的产品。也就是说,即使这项研究真实有效,其中的有效剂量却并不被厂家所认可。…